一針一線里盡顯傳統文化,一經一緯間織就秀美佤山。佤族織錦傳承古法技藝,是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色彩和紋樣映射著佤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和民俗風情,承載著佤族人民的民族記憶。
佤族織錦非遺傳承人在織錦
11月15日,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會上,省委書記王寧專門強調了文化富民、文化惠民的話題。他舉例說,將現代設計理念和元素與傳統工藝結合起來的佤族織錦,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在家門口增收的新渠道。西盟縣在傳承保護和發展佤族織錦中做了哪些工作?一起來看——2021年,佤族織錦技藝經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佤族織錦產品
近年來,西盟縣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充分發揮西盟佤族織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優勢,以傳承保護為核心,以創新賦能為關鍵,以融合發展為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佤族織錦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佤族織錦實現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轉變。
佤族織錦傳承“指尖技藝” 保留文化記憶為了讓佤族織錦這枚承載著佤族文明的活化石,持續釋放活力生機。西盟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斷加強對佤族織錦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工作,通過加強資源挖掘、加大保護力度、做好傳承接力等方式,傳承“指尖技藝”,保留傳統文化記憶。目前,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16期,培訓群眾5385人;全縣有從事織錦技藝的人員3643人,實現織錦產業產值1197.8萬元,F有傳承人50人,培訓基地1個,省級非遺工坊1個,分工坊11個,新興文化企業6家。
佤族織錦文創產品
在傳承中創新 在創新中傳承文化的生命力在傳承,更在創新。西盟縣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將佤族織錦有機融入文化生活,深度嵌入文化產業發展之中,通過“織錦+”跨界融合,推動“織錦+文創產品”、“織錦+文藝精品”、“織錦+勞務品牌”、“織錦+全域旅游”,讓佤族織錦實現傳承創新,展現出富有時代氣息的傳統技藝的多元魅力。2022年以來,共接待“非遺+文旅”游客人數75.66萬余人次,帶動佤族織錦及其周邊產品銷售額達1450余萬元,帶動從事佤族織錦技藝群眾每年戶均增收8600余元。
佤族織錦走上文藝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西盟縣立足佤族織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積極探索產業化和市場化開發保護的新路徑,通過培育一批西盟工匠、開辟一片市場、開展一系列宣介活動,深度開發非遺產品,同時推動市場拓展,延伸非遺產業鏈條,推動非遺項目與市場接軌,推動佤族織錦走出西盟、走出云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佤族織錦走上文藝舞臺
2023年7月,省委書記王寧到西盟縣調研,對佤族織錦給予了肯定,提出西盟縣要圍繞佤族織錦等特色做好民族文化產業的文章。為切實把非遺文化轉化為文化產品,將文化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西盟縣制定了織錦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即將謀劃建設一個織錦工坊、建成一個實訓基地、改建一個體驗中心、打造一個織錦產業村、開展一系列織錦技能培訓、培育一個文化品牌、成立一個織錦協會、組建一個營銷平臺、構建一個利益聯結機制“10個一”工程,努力強內力、聚外力、激活力,全面推進織錦產業發展,促進佤族織錦產業由民族手工藝品向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同時帶動織錦從業者的增收和全縣農民增收增產。
舞蹈《織佤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