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西盟縣勐卡鎮馬散村永俄寨,和煦的陽光撒在田間地頭,漸漸融化了覆蓋在田地中的白霜,褪去了朦朧的霧氣,散去了寒冷的氣息。這時,放眼望去,一棟棟佤族石頭房別具一格,一條條石塊鋪砌的道路蜿蜒村間,串聯起詩畫般的鄉村美景。
草地上,幾名女孩正在和縣民族文化工作隊的老師學習佤族舞蹈!拔覀冞@里以后要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現在多跟老師學些歌舞,以后給游客表演!瘪R散村永俄寨村民娜青說。
馬散村永俄寨是西盟縣傳統的佤族村寨之一,較好地保留了佤族原始建筑元素及生活習俗。曾經的永俄寨因為交通閉塞、基礎設施條件落后,鮮少有人知道這里“隱藏”著永俄特色村寨、佤山天池等星羅棋布的自然景觀,村民們只能守著美景過著窮日子。黨的十八大以來,西盟縣把文化產業作為全縣主導產業之一,著力補齊短板,破除發展瓶頸,積極爭取項目、整合資源,全面改善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
近年來,西盟縣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正有序推進,發展的春風再度吹進馬散村永俄寨。
為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永俄寨依托“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金字招牌,以特色人文自然景觀為基礎,充分挖掘佤族民俗、原生態歌曲、民間傳說故事等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織錦、打鐵、弓弩制作等傳統技藝,依托民族文化資源促進邊境村寨發展,積極發展邊關風情游、紅色文化游、民族風情游、養生休閑游、農耕體驗游等旅游業態,全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努力開辟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新路子,拓寬沿邊群眾增收渠道。
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全縣文化資源。2022年,西盟縣組建鄉村振興文藝工作志愿服務隊,深入基層開展“厚植文藝熱土·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努力實現創作一批精品,鍛煉一批隊伍,帶出一批隊員的目標。
“此次志愿服務活動,培養了一批文藝隊伍,讓文藝表演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有效提升鄉村旅游的服務品質,增加游客的滿意度。同時也讓文藝工作者更好的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充分挖掘好西盟的民族文化素材,創作更加‘接地氣’的文藝精品!蔽髅丝h民族文化工作隊隊長李杰說,通過此次文藝下鄉志愿服務,縣民族文化工作隊在采風創作一線完成了鄉村振興民族民間實景音舞詩《幸福佤山》的構思工作。
“我從18歲就開始跟老人學佤族文化,不管是舞蹈、樂器、歌曲,只要是本民族文化我基本上都學過!苯衲58歲的巖相太是省級民間歌舞、樂器傳承人,談起佤族的民間歌舞,巖相太總有說不完的話語,臉上透出的是自信與熱忱。
用舞蹈講述佤族文化故事,用歌聲唱響幸福小康生活。在文藝工作志愿服務隊的鼓勵下,巖相太發動30余名民間藝人,組成演出隊,與村民小組黨支部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接待來賓、承接商演等方式,實現了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產業增收“雙贏”。
“過去,我們永俄寨偏遠,村民生活十分貧困,守著好環境卻餓著肚子,如今我們寨子變美了,我們組建文藝隊,讓游客感受我們的佤族文化的同時,也讓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睅r相太說。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千百年時光的淬煉與精心呵護下,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這兩個優勢資源,已蛻變成璀璨耀眼的綠色明珠,成為了西盟發展文旅產業的“金子招牌”。近年來,西盟縣積極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對民族文化瑰寶進行挖掘與整理、保護與傳承,在充分吸收豐厚滋養中、在描繪跨越發展萬千氣象中,創作生產出了佤族原生態歌舞《佤部落》、音樂劇《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批具有濃郁時代氣息和鮮明民族風格的文藝作品。
“今后,我們也將持續引導鄉村旅游發展,讓文藝扎根鄉村土壤,通過更多接地氣、冒熱氣的文藝節目,增加百姓文化獲得感,用文藝扮靚鄉村顏值,助推鄉村旅游發展!蔽髅丝h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汪華說。(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艾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