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有著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奇妙有趣的“桿欄式”住房和巧手紡織的佤族織錦、悅耳動聽的佤族民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正悄無聲息的消逝著。而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十組爬街寨卻將佤族“桿欄式”住房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薄霧,溫暖的照向大地,山澗清泉潺潺,山林鳥鳴幽幽,山頭的佤寨也慢慢蘇醒......放眼望去,青山綠水宛如慈母般保護著西盟這顆邊境少數民族文化遺珠,讓邊境佤族原始部落班母村十組爬街寨生機盎然,生生不息!
西盟佤族住房以竹木結構為主,為“桿欄式”建筑,佤族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有些邊遠地區同漢族和拉祜族關系密切,在房子建筑上也受到漢族和拉祜族影響。建筑材料為竹子、茅草、圓木。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托梁,梁上搭一些竹竿,然后覆以茅草。房子一般依山而建,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豬、雞、牛、馬或堆放農具雜物。原始居住方式,將佤族先民們的聰敏才智體現的淋漓盡致。
西盟佤族美食推薦,雞肉爛飯首當其沖,雞肉爛飯又叫雞肉稀飯。選用佤族群眾自己飼養的黑皮土雞,用木柴生火燒掉多余的絨毛,增添雞肉的焦香味。準備好的雞放入大鍋中烹煮,逼出雞肉中的油脂,等雞湯溢出香氣后,撈出雞肉,下入白米。剩下的時間交給火焰,靜待大米與雞湯交融,使一鍋雞肉稀飯的美味釋放到極點。將芫荽、姜、蒜、辣椒等舂出的佐料與雞肉涼拌。雞肉稀飯吃了一口便會上癮,即使再辣,還想再盛第二碗。
佤族先民吃苦耐勞,勤于耕耘,他們“耕山力穡,頗知紡織”。佤族不僅吃的美味,還穿著美麗。佤族婦女們都會紡布織錦,自己制作佤族少數民族服飾。佤族婦女巧手揮梭,棉料絲線在其熟練的操作下變成一匹匹美麗的布料。佤族服飾底色多為黑色或深色,因為黑色對于少數民族來說,象征健康、美麗。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西盟縣以深厚“佤”文化與現代設計相互交融的理念,梳理出佤族織錦的風格特色、元素組合形式并分析其美感所在。同時立足文化根脈,傾心打造地方民間工藝品牌,提升佤族織錦的知名度和價值,并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兼收并蓄、創新轉化。
在云南,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少數民族會說話便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痹谖髅,就是做好的印證。西盟無論老人小孩、青年男女都能歌善舞。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西盟阿佤人民的心聲。
民族文化承載著一個民族從形成發展到后世延續的關健,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就是傳承民族之血脈。西盟縣著力做好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斷挖掘和培育地方文化旅游資源,持續在民族傳統服飾、手工藝、民間歌舞等具有濃厚地域特色和群眾基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上進行有益嘗試,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西盟縣融媒體中心趙巖驕 陳維佳 羅嘉 文/圖)